传媒学院(新)

首页 / 团学工作 / 正文

【三下乡】传承徽州文化 播撒东方神韵 传媒学院“寻梦徽文化”实践团赴黄山市开展实践调研

发布时间:2022-08-11 作者: 浏览次数:


近日,传媒学院“寻梦徽文化”暑期实践团队走进黄山市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的调研活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的理论。借实地调研、理论学习、网络宣传等形式,赋能徽州传统文化振兴,力争成为徽州文化科普传播践行者,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徽州文化进课堂:传承徽州之韵 播种栋梁之苗

6月27日,传媒学院“寻梦徽文化”社会实践团走进黄山市汤口中心学校702班,将徽文化元素与课堂教学实践有机融合,为该班27名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课。

“你知道文房四宝中哪些是徽州产出的吗?”新闻传播学类专业2021(8)班的周紫萱抛出问题作为学生们了解徽州文化的切入点,她选取了徽州文化中较有代表性的歙砚、徽墨、徽菜、徽雕、牌坊,用丰富鲜活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结合故事化的叙述,介绍了一块徽墨诞生的流程、徽菜臭鳜鱼的“前世今生”、化腐朽为神奇的青砖雕刻技艺,展示了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比平时的教学,学生们更喜欢‘跳’出课本去了解事物,你们的宣讲及时地为他们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窗户。”702班班主任严基胜表示,学校是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的沃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是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走进历史博物馆:回溯徽州历史 传递文化内涵

7月6日上午,传媒学院“寻梦徽文化”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前往歙县徽州历史博物馆参观并学习,进一步了解徽州文化的内涵和历史渊源。

生动具体的历史介绍、精雕细刻的文物藏品、可触可视的体验方式……实践团队根据朝代顺序,从新石器的徽州历史文化开始,通过参观各个历史时期下的徽州文化的代表物品了解徽州文化的历史。队员们借助现代科技回溯过往的徽州历史,学习徽州手工技艺制作方法,同时全面了解了徽州文化的发展脉络并互相复述,开展知识小问答。

走进徽州历史博物馆,一件件展品无不见证徽文化的繁荣与灿烂,展示徽州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渊源。实践团队成员们在参观中运用自己所了解到的徽州文化知识向游客们介绍,和游客们交流如何传承徽州文化。游客之一王成明说到:“虽然我在歙县生活了几十年,但是在参观这个博物馆之前,我对徽州文化了解不是很多。现在通过参观博物馆,我对徽州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馆内不仅环境优美还和现代科技相结合,下次我会带上我的孩子来参观。” 


一方砚台显匠心:寻访歙砚大师 助力歙砚传承

浑然天成的黄山风景、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线条挺秀的硬笔书法……以刀为“笔”,刀起刀落间,一个个灵动的画面跃然石上,歙砚绽放出了新的生命。7月2日,传媒学院“寻梦徽文化”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来到钱派歙砚门店,寻访了国家级歙砚研究专家、中国砚雕艺术大师钱尼亚,了解了我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制作工艺和发展现况。

为了让成员们对歙砚的制作过程了解得更加直观,钱尼亚在他的工作台向团队成员展示了如何进行雕刻。“好的石材不用精雕细琢,要保留他原来的面貌。”因石造型,因材施艺是钱尼亚的原则,他注重对石材天然特性的利用,将自己的思想融汇进去。“流水线生产出的是商品,不是艺术品。机器虽然也能做出精美的砚台,但雕刻出的线条缺少张力。”钱尼亚边向团队成员展示边介绍。新闻传播学类专业2021(4)班的祖唯曾在网上观看过歙砚的制作过程,面对具有“匠人精神”的歙砚大师,她感叹道:“徽州文化蕴含的徽州精神会打动每一个徽州人,我们也会更努力的传播徽州传统文化,弘扬优秀的徽州精神。”

团队成员们在这次实践活动中,了解到近些年来老一辈师傅都陆续退休,坚守的手艺人越来越少,很多学习砚雕的学徒半途而废。谈到歙砚的发展,钱尼亚谈道 “制作砚台需要体力更需要脑力,而且工作重复,相对枯燥,很难吸引年轻人。”他盼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歙砚制作的接班人和生力军。

非遗二雕蕴古色:沉浸式体验徽州工艺 倾听传承人心声

传媒学院“寻梦徽文化”暑期实践团队寻访了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吴梓祥的工作室,进行砖雕工艺实地参观并学习。随后,团队去往黄山市祁门县大北村,进行了徽文化之根雕技艺的调研活动。

寻访中,砖雕大师吴梓祥详细的向队员们介绍了徽州砖雕的历史渊源和工艺特点,队员们和吴梓祥的手工工作台“近距离接触”,“这些作品都是我最珍惜的东西”,吴梓祥指着自己的手工砖雕作品向队员们介绍道。观看完吴梓祥的手工工作台后,“石灰和泥土在手工艺人的制作下原来能碰撞出这样古典的火花。”新闻传播学类专业2021(4)班的李晓涵感叹道。

小时喜爱手工雕艺、青年将砖雕作为自己的事业、中年带领徒弟为“非遗”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吴梓祥以自身成长经历为轴,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引,讲述了自己与砖雕的故事。“砖雕对于我而言就是毕生的追求,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砖雕手工艺传承下去。”他指出,像砖雕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非常广泛,如果能做好这项传承事业,对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新时代青少年,要多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牢记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

为了能够让队员们对根雕的了解更加生动直观,根雕师傅汪金集向队员们展示了制作根雕的原材料和手工完成的根雕成品,并和队员们分享了自己坚持手工根雕的初心,“热爱让我在手工业逐渐减少的这个时代,仍然坚持以根为源,努力创造出优秀的根雕工艺。”汪金集说到。

根雕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传承了传统的徽州文化。队员们在活动中采访到的一位居民汪绍禹谈到:“村民们对徽州文化的热爱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有责任且有义务将徽州文化发扬光大。也希望有更多像你们一样的青年人加入到传承徽州文化的行列中来。”同时,他还提出建议,认为要将徽州文化融入当地青少年的教育中,文化传承要从小抓起,地方化也是徽州文化的一大特色。


徽州人文存千古:挖掘徽菜之情 运用网络宣传

“闻起来臭,但是吃起来很香,用筷子把鱼肉拨开,它的鱼肉呈蒜瓣状,一片一片,很细嫩很鲜美。”循着这一段对徽菜臭鳜鱼的描写,7月24日,传媒学院“寻梦徽文化”暑期实践团队走进黄山市汤口镇一家正宗徽菜馆学习臭鳜鱼的腌制工艺。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在此次探访臭鳜鱼腌制工艺的过程中,队员们深入徽菜馆的后厨,认真聆听厨师的介绍,并且和来此用餐的客人进行交流,向他们传递徽菜背后的故事,为来徽州游玩的游客树立良好的徽州形象。“吃的不仅是一道菜,更多是这道菜背后的文化和故事。”一位游客在听了团队成员们的科普后对徽州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

学习臭鳜鱼的腌制工艺是“寻梦徽文化”实践团队实地调研徽州文化的最后一站,而团队对徽州文化的传承仍在继续。自团队开展活动以来,经过一系列的参观学习,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徽文化,激发当地人对徽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的意识。在巩固徽文化地位的同时,积极运用网络平台,如在抖音创建团队账号,制作精美视频宣传徽州文化;在学院微信公众号发表精美推文,将徽州文化推广向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尽可能多的传递调查问卷,并分析数据……实践团队对徽州传统文化的探寻与宣传,既是帮助徽州传统文化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也是让徽州文化和徽商精神传播的更远。(撰稿:祖唯 摄影:周紫萱 审核:张万茂)


团学工作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联系地址: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政编码:24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