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然天成的黄山风景、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线条挺秀的硬笔书法……以刀为“笔”,刀起刀落间,一个个灵动的画面跃然石上,歙砚绽放出了新的生命。7月2日,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寻梦徽文化”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来到钱派歙砚门店,寻访了国家级歙砚研究专家、中国砚雕艺术大师钱尼亚,了解了我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制作工艺和发展现况。
年轻时的钱尼亚听闻徽州文化底蕴深厚,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他便只身一人从安庆来到歙县拜砚雕名家方钦树为师,操刀刻砚,成为了一名手艺人。起初,师父会在砚石上画好图案,钱尼亚只需要沿着线条用刻刀刻就行。“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砚雕艺术家只会雕刻怎么行?”为了早点“独立行走”,他开始自学书法和绘画,在食不果腹的日子里坚持苦学了三年后出师,在单位工作了两年后,他自立门户,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钱派歙砚。
当团队成员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0(1)班的徐舟询问钱尼亚如何能坚持传承歙砚这项传统技艺这么多年时,钱尼亚答道:“学无止境,热爱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坚持到底。”从事砚雕的35年间钱尼亚没有停止过学习,为了获得创作灵感,他一直“在路上”,他常赴故宫博物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学习,自学文科,爱好地质学、生物学、哲学等,书法和绘画也一直坚持至今,一有时间便会“挥毫泼墨”,“书画结合”也成为了他作品的一大特色。正是对雕刻艺术的热爱和多年的潜心钻研,他的雕刻技艺突飞猛进,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许多作品走出歙县,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一方正宗的歙砚需历经选料、制坯、磨坯、设计、刻线、起线、开池、雕刻、打磨、落款、配盒等多道工序,几乎所有工序都需要纯手工完成。平刀、锉刀、锤子……制作歙砚的工具加起来有30多种,每一样工具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从一块石头变成一方歙砚十分耗时耗力,年近六十的他依然坚持每天六七个小时“扎”在石头堆里自由创作,店内的展品全部是自己亲手制作。
为了让成员们对歙砚的制作过程了解得更加直观,钱尼亚在他的工作台向团队成员展示了如何进行雕刻。“好的石材不用精雕细琢,要保留他原来的面貌。”因石造型,因材施艺是钱尼亚的原则,他注重对石材天然特性的利用,将自己的思想融汇进去。“流水线生产出的是商品,不是艺术品。机器虽然也能做出精美的砚台,但雕刻出的线条缺少张力。”钱尼亚边向团队成员展示边介绍。新闻传播学类专业2021(4)班的祖唯曾在网上观看过歙砚的制作过程,面对具有“匠人精神”的歙砚大师,她感叹道:“徽州文化蕴含的徽州精神会打动每一个徽州人,我们也会更努力的传播徽州传统文化,弘扬优秀的徽州精神。”
团队成员们在这次实践活动中,了解到近些年来老一辈师傅都陆续退休,坚守的手艺人越来越少,很多学习砚雕的学徒半途而废。谈到歙砚的发展,钱尼亚谈道 “制作砚台需要体力更需要脑力,而且工作重复,相对枯燥,很难吸引年轻人。”他盼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歙砚制作的接班人和生力军。
“寻梦徽文化”实践团队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的理论,借实地调研、理论学习、网络宣传赋能徽州传统文化振兴,力争成为徽州文化科普传播践行者,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撰稿:李晓涵 祖唯 摄影:周紫萱 祖唯 审核:张万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