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学生工作

安庆师大学子三下乡:三阳非遗承古韵 文化传承焕新颜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8-18 点击量: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展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阳镇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责任感,近日,青·传承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三阳非遗传承,谱写振兴新篇”社会实践分队抵达了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三阳镇,深入了解和宣传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探索非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之道。

狮舞翩跹 灯影成双 金鼓齐鸣迎福来

一件件戏服精美绝伦、一股股刺绣惟妙惟肖、一阵阵鼓声雄浑激荡......走进中村舞狮灯展览馆,展厅中的舞狮非遗展品精彩纷呈,村支部书记吕彦水带领实践团成员进行参观,在村书记的介绍中,成员们了解到舞狮灯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传达了村民对幸福、和谐生活的热切期盼。

图为村干部吕彦水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中村舞狮灯的历史背景

村书记吕彦水向我们展示了舞狮灯中的灯球,“灯球”在传统的舞狮表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引导狮子动作的关键道具,也是舞狮表演中增添视觉效果的重要元素。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灯球都是由村民手工制作,它的设计和使用,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审美。为使实践团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舞狮文化的魅力,支部书记吕彦水与退休教师洪韶光,向成员们简单展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狮子戏珠”表演,为实践团成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

在谈及舞狮灯这项非遗文化活动的发展时,吕彦水书记表示:现在的表演者多为中老年人,他们有丰富的表演经验和制作手艺。然而,现今他们逐渐退出舞台,年轻一代未能及时接棒,传承与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践团成员、广播电视学专业2022(1)班周慧表示,希望自己能运用所学知识,宣传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青年人了解到它的独特魅力,也让根植在中村大地上的非遗在新时代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 悠悠歌声贯古今

“三阳镇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打秋千’是先祖们为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四季丰登而流传至今的民俗。载歌载舞‘打秋千’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后逐步发展为一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至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村干部潘永红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打秋千的历史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不仅浓缩着一方水土的味道,更映照着普通人的奋斗故事和一代代人的家国记忆。非遗传承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古老文化精髓,表达着对传统技艺的热爱。怀着对非遗传承人的崇高敬意,实践团参观了秋千架,了解秋千的制作工艺并记录了秋千的设计特点,如其独特的交叉结构和能够自由旋转的功能。

村干部潘永红向实践团展示了秋千姑所穿的衣服并邀请实践团成员们进行体验。近年来,三阳镇大力推动非遗民俗的传承,积极促进非遗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的有机融合,深入挖掘古镇三阳的深厚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内涵。实践团在深入探索和体验打秋千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积极利用视觉媒介记录实践过程,制作了易于分享的短视频,利用短视频“短、平、快”的传播优势,让更多民众了解和认识非遗文化。

图为村干部潘永红为实践团成员穿上打秋千服装

团队成员新闻传播学类专业2023(8)班陈可佳表示,通过记录和推广“打秋千”,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对于促进当地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素负盛名 软糯味美 佳品蜜枣馨生香

三阳镇的金丝琥珀蜜枣是徽州名产,历史悠久。‌这种技艺不仅在当地流传,‌还传播到了宣城、‌江苏、‌浙江等地,‌成为当地的文化输出之一。明嘉靖年间,人们始用青枣切成缕缕丝纹,用糖煎制蜜枣,并上京进贡朝廷,皇帝品尝过后连连称绝,便赐封为“冕枣”,意为枣中的“冠冕”。至清代,蜜枣被正式列为“贡品”。

金丝琥珀蜜枣因枣面如金丝缕缕,色泽如琥珀晶莹黄亮,灯照之下,透明见核,具琥珀金丝之美而得名。鲜枣经过严格选料后,繁杂的手工技艺尤为关键。徽州金丝琥珀蜜枣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洪淦祖从事蜜枣加工三十多年,据他介绍,蜜枣加工可分为熬煮、出锅、捏工、烘焙、分级等八道工序。“传统的金丝琥珀蜜枣的吸糖率高、透明度好,关键取决于出锅以后的这道工序——套锅,每隔10至15分钟得套锅一次。”洪淦祖说。

海拔500多米的歙县三阳镇具有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用生长在这一带的青枣制作而成的金丝蜜枣具有十分独特的优良品质,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脆甜,深受市场青睐。“希望通过我们的宣传,有更多的人知道三阳镇的金丝琥珀蜜枣,给村民们带来实际经济效益,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杨诗仟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行进在新征程上,实践团成员致力于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通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来传承和发扬黄山市歙县三阳镇的非遗文化,带动文化与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撰稿:徐冉冉 摄影:周慧 审核:张万茂)

上一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师大学子探访三阳镇“红色金石”
下一条:祠堂聚起小家,信用传递百家——师大学子走进三阳,探寻乡村特色文化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联系地址: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政编码:24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