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学生工作

【三下乡】六十年如一日,老党员坚守岗位为民造福——安庆师范大学“影随家乡红”党史学习实践团走访老红军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8-03 点击量:

“我是一名孤儿,二十一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八十四岁,是党的教育和培养使我成长,我会用一生的行动来报答党的恩惠……”一位有着六十余年党龄的老党员娓娓道来他的故事。7月17日,安庆师范大学“影随家乡红”党史学习实践团来到安徽省广德市杨滩镇,走访当地的老红军、老党员。

应召当兵 铁骨铮铮战沙场

“我十几岁的时候流浪了两年,十八岁时响应国家的号召去当兵,是党养育了我,部队就是我的家。”谈及年轻时的革命经历,老党员眼含泪珠讲述道,在20岁左右的年纪,他就决心为国家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曾参加过炮击金门战役,也荣获四次三等功的荣誉。“我能活到现在是一种幸运,当时三颗炮弹就落在我身边,万幸都没有爆炸,是党的光辉照耀了我前行的道路。”老党员说。

老党员不惧死亡、勇往直前的革命事迹令新闻学专业2019(1)班的肖翔动容,“第一次这么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艰辛和不易,对革命英雄们肃然起敬,他们是我们的榜样。”肖翔表示,自己要向革命先辈学习,肩负起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建设乡村 全心全意为人民

为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农村建设,老党员放弃排级干部的优待,一个人、一个布包,来到当时因闹饥荒,人口锐减到一百多人的杨滩镇,一干就是六十余年,为乡村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

办工厂、办学校、修大路……为了激发因饥荒失去发展活力的乡村,老党员主张修路,打通山区通向富裕的通道,技术基础差,他就组织村民修土路,后来国家发展了,就组织村民修水泥路。“要想富,先修路,当时村里14个党员,但是没有谁主动提出要带领村民们修路,只有我!”老党员坚定的说,只要是为人民服务的事情,即使是难协调、难办的事情,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不会退缩。

“当时他什么都没有,房子都是借别人的房子住,直到结婚才盖了自己的房子。”村民介绍道,他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现在84岁了,依然担任乡村生产队的队长。“我们都很信任他,作为一名党员,他真的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真心实意的为村民谋福利、为村庄发展做出贡献。”村民说。

扎根实际 牢记使命报党恩

“老党员非常敬业,您辛苦了”“我们都很敬佩他,他是我们的榜样”“有这样负责的村长,我们很幸福。”……六十年如一日,老党员把自己献给人民,八十多岁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他为村里办学校、办工厂,提高村里的生机活力;他不畏艰难和各方阻碍为村里修路,打通了村里的致富通过;他从不摆架子,永远把村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生产劳作过程中与村民同吃同住,切实体会农民的不容易。村民说:“他永远都扎根实际,他为村里做的事,桩桩件件,可能都不足以惊天动地,但是对村庄发展和村民幸福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这辈子始终没有停止过!”老党员聊起自己的初心,他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六十余年来,在乡村建设中有过迷茫和不知所措,我非常感谢党的领导,让我找到发展的方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此外,实践团还拜访了老党员和退伍老兵,革命先辈们强调党员要摆正姿态,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服务。充满岁月印记的皱纹洋溢着笑容,叙说着他们当年的故事,祝愿祖国繁荣昌盛、更上一层楼。

“如今国泰民安的景象正是有无数个像他们这样无私奉献的革命先辈,才有了我们所看到的盛世繁华。”谈及本次活动的感受,广播电视学专业2019(2)班的周颖表示,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洗礼,风雨中遭受挫折但始终不言放弃,这是专属于中国人的骨气。“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他们敢为人先不惧失败;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忘初心始终如一。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她说。(撰稿:周颖 王爽爽  审核:张万茂)


上一条:【三下乡】“影随家乡红”党史学习实践团参观安徽名人馆和渡江战役纪念馆
下一条:传媒学院举办优秀毕业生成才成长报告会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联系地址: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政编码:24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