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晚,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荣誉盛典在北京举行。由传媒学院教师李萍指导,学生李武、刘若天、陈艺文、杨晓雨、李苏皖、王莹莹创作的微纪录片作品《伞文诗》获得文化艺术类三等奖。

微纪录片《伞文诗》以泾县非遗油布伞为拍摄内容,将非遗文化用诗意化的形式展示。《伞文诗》的创新之处在于打破以往常规纪录片的表达形式,用泾县油布伞的视角讲述制作过程,形成一首独特的散文诗,同时将视频与文字结合,不仅展现了传统工艺的精湛,也传递了对文化遗产传承的深刻思考。
《伞文诗》的成功不仅在于学生对其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更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起到的积极作用。这部纪录片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表现形式,让观众对泾县油布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李萍表示,她期待未来有更多像《伞文诗》这样的作品,能够继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更多力量。
本届短视频单元主题为“发现美好,传递价值”,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新闻网、中国社会报社等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承办。本次短视频单元共收到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计6300部作品,其中文化艺术类2460部,入围21部,由10位国际评委专业评选。(撰稿:刘若天 审核:文继奎)

本届短视频单元主题为“发现美好,传递价值”,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新闻网、中国社会报社等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承办。本次短视频单元共收到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计6300部作品,其中文化艺术类2460部,入围21部,由10位国际评委专业评选。(撰稿:刘若天 审核:文继奎)